2013.01.15
余永贤最近常有私家医院监管失误的报道,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频频解释道歉。其实不是他的过失,而是一个深层次、系统性的矛盾浮现出来,问题的根源在于土地财政。数十年来,政府惯用批地模式主导政策,规划几块地皮让人竞投,建设医院和学校,这种做法就算作是医疗和教育政策措施。但在世界其他地方,这种做法只可称是城市用地规划,并不等同于政策。就算不是赤裸裸的批地,很多政策的推行也离不开土地,例如在科技发展方面,政府就强调动用几十亿元扩建科学园。在一般的公共政策范畴,土地不应该是主要的考虑,土地规划应只属整体政策规划的小部分。让土地规划领导政策,就是让屁股领导脑袋,把重要的政策内容写成批地的条件,是本末倒置,当然会导致误差。可能是受到香港的影响,土地财政在国内一些地区风行了一段时间,但前几年已经正式被取缔了,为什么香港还在执迷不悟呢?一说土地相等于钱,香港地价昂贵,土地是很多项目的最大成本。但这不是让土地主导政策的理由,而土地财政只会助长地价高升,和高地价政策相辅相成。从政府架构方面看,医疗政策应该是由食物及卫生局主导,而地政处审批的批地合约变成了主要政策文件就显得怪怪的。用地续约的审批在地政处,但医疗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