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2012.04.06
    余永贤每个地方都需要科技,这个问题可以分两方面来讨论,一方面是社会文化,另一方面是经济。科技就是文化。教育、科技、文化通常是并列的。缺乏科技就是缺乏文化,缺乏科技就是缺乏教育,一个知识型社会不可缺乏科技。科技是知识力量不可缺少的成分,要创新,就需要足够的知识力量。正因为香港的知识力量不足,文化力量疲弱,科技力量更加缺乏,以至创意产业未能好好地发展。在经济方面,香港需要科技来促成技术类服务。香港的优势是提供服务。国内、亚洲、甚至全世界对服务的需求逐渐趋向与科技息息相关,香港急需要促成技术类服务。技术类服务的一些例子是︰技术密集工业项目的融资,技术密集生产的管理,技术密集产品的销售。这些服务都需要内化了的技术力量,单靠外来的专家、顾问是不可行的,因为需要有内化了的知识力量去明白、分析、评估专家顾问的意见,在实施执行方面也需要内化了的技术力量。促成技术类服务并没有快捷方式,只能籍着增加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达成。例如技术密集项目的融资,金融家需要和技术企业家不拘礼节地交往,融资机构的雇员,不光是主管人员,需要对技术有认识,才有信心去执行融资项目。这种信心必须建立在香港科技活动的经验支持上。技术密
  • 2012.01.18
    引言:在12月初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召开的青年教师座谈会,首任院长吴敏生教授通过对大学使命与功能的回顾,阐释了清华大学的精神与使命,语重心长地提出深圳研究生院青年教师的学术责任问题,鼓励青年教师牢记大学使命,为神圣的职业勇于奉献,为清华的发展增光添彩。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功能在英文中,大学“University”一词是由“universe”(宇宙)这个词派生而来的。因此,大学的首要功能,就是揽括世界上的各种知识,具有收集、整理、保护、传承人类创造的文化和知识的使命。大学的另外两个主要的功能,是教学功能和研究功能,即知识的传播和创造功能。大学的功能演化都是围绕着知识体系建构这个核心内容,大学的产生不仅是人类自身求知欲望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任何社会组织都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目标,大学尤其如此。《大学》中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从宏观方面来说,大学的社会价值,在于对社会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这种贡献反映在对建设物质文明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弘扬精神文明的教化作用。从微观方面来说,大学的作用在于造就一个个具有高尚情操和高等文化素质的个人。“十年树木,
  • 2012.01.16
    林来梵教授新著《宪法学讲义》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全书力图从“规范宪法学”这一富有个性的立场出发,对宪法学的内容做了体系化的阐述,间中还不时针对国内的主流学说,引导学生做批性的学术思考,并对一些本身就有重大争议的问题,提出个人独特的学术见解。林来梵教授为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公法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副主任。目录写在前面绪论第一编 宪法学总论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与本质第二章 宪法的分类第三章 宪法的结构第四章 宪法的制定与修改第五章 宪法的解释与适用第六章 宪法的保障第二编 国法秩序的纲领第七章 国家性质第一节 国家性质概述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性质第八章 国家形式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第二节 国家结构形式第三节 国家象征第三编 宪法的基本内容第九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第一节 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论第二节 平等权第三节 政治权利第四节 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第五节 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第六节 社会经济权利第七节 获得权利救济的权利第十章 国家机构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基础理论第二节 案例分析附录《宪法学》课程进阶学习推荐书目
  • 2011.12.15
    中心定位:在实施国家战略中发挥思想库、信息库和人才库的作用近日,记者就港澳研究中心的目标定位与发展问题采访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前院长、福州大学前校长、港澳研究中心的发起创建人吴敏生教授。关于港澳研究中心的目标定位,吴敏生老师谈到:“港澳研究中心的成立离不开深圳市政府、清华大学、清华深研院和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从开始筹划到最终成形,政府、学校和学者都积极响应,在半年内就实现了港澳研究中心的成立,因此,中心的筹备和成立并没有遇到太多的困难,学者们都对深港澳的发展研究充满很大的热情和信心,我们现在已经投入到了课题方面的研究,努力将中心建设成为港澳与特区在咨政育人、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资料信息方面高水平、有特色、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充分发挥研究中心在港澳与特区发展研究领域的‘思想库’、‘信息库’和‘人才库’的作用。”港澳研究中心不仅课题广泛,而且所进行的研究课题具有深港澳地区、珠三角区域和国家等层面的梯度发展的模式。港澳研究中心侧重于对港澳问题的综合研究,以求达到咨政育人的多重目的,但还会随着研究课题的发展不断拓展研究的学术视野,先从小处着手重点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而推动研究的范围和程度
  • 2011.04.23
    杨君游紫荆,是一种不择土壤、南北咸宜的花木,因其不惧严寒、勇敢坚定的先锋品格和团队簇生、洲际性强的性格特点,被清华人奉为校花,是清华精神的象征。徐葆耕教授在深圳研究生院工作期间,曾专门撰文描述紫荆的特性,称颂紫荆的品行,并深入探究过因受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影响,南北紫荆间的些微差别及花形的嬗变。春日的南国,正是百花飘香的时节,蕴含清华百年积淀,吸纳特区十载精华而怒放飘香的紫荆,更为繁花似锦的鹏城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一种奇异的香,一种别样的红。光阴荏苒,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迎来建院十周年的喜庆时刻,又适逢清华大学的百年华诞;百十双庆,为南国清华园披上了五彩缤纷的节日装束;抚今追昔,记忆里抹不去创业创新的岁月峥嵘。水木清华蕴灵秀,南国紫荆吐芬芳南国的深圳,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30年前,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建设经济特区、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催发年轻的深圳异峰突起,拍涛弄潮,引领时代的新风,谱写出春天的故事。30年风雨兼程,不断创新的伟大实践,使一个从小渔村起家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的迅速崛起,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
  • 2011.01.15
    王振民:从容淡定中走向新的位阶法制资讯 2011年第1期 蒋安杰王振民,河南郑州人,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台湾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等。说起来真是难以想象,因为这么一个十杰的访谈,我和王振民院长的见面时间从元旦前约到今年,从海淀转到西城,又转到朝阳,最后的1月23日晚上,却以匆匆的半个小时在我家楼下的咖啡厅草草结束“战斗”,时间紧得都没顾上喝一口水。似乎我的理由还充分,因为年底忙,因为路上堵车,所以时间一再改变,但人家这么有名的一位清华法学院院长不忙吗?现在想想,更过分的是,我还把人家当做了“车夫”,让王院长帮忙把去大会堂参加会议的车证顺便带过来。而对于这一切,王振民院长都“笑纳”了,因因为他就是这么一位谦和、温文尔雅、说话声调不高、慢条斯理、让人觉得非常舒适的一个人,嘴角经常带出的一点儿微笑,让你觉得非常好接近,没有任何架子,非常低调、淡定、朴实。但听他讲起他为清华法学院的腾飞所做的工作,却都是宏伟的目标和想,有些甚至已经变为现实,不由得心生敬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