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李平

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

发布者:杨君游发布时间:2013-05-20浏览次数:48

李平

【职务/职称】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研究员

【个人简历】

200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

2007年至2008年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9年至今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任教;

2008年2月赴英国SPRU做学术访问;

2010年6月赴德国TUM作学术访问。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社会建构论与技术创新生态化;区域和产业创新体系。

在《科学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图书《全球视野下的深圳产业转型》入选深圳市社科文库。

主持、参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以及深圳市发改委、科工贸信委等部门课题十余项,为政府部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提供建议。为英国SPRU Rethinking Regulation小组成员。

【主要荣誉】

清华大学2010年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三)。

2010年被深圳市认定为后备级人才。

【论文与专利】

技术社会建构论与技术创新生态化研究:

[1] 李平. 技术创新从传统迈向绿色. 社会科学,2001(12).

[2] 李平. 论绿色技术创新主体系统. 科学学研究,2005(3).

[3] 李平,肖玲.论技术创新观中的决定论倾向及其超越.中国科技论坛,2006(2).

[4] 李平. 绿色的技术生存:绿色技术创新的深层意义.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

[5] 李平. 中国的环境问题.国外理论动态,2008(4).

[6] 李平,郭晓磊. 多维视角下的技术创新. 工程•技术•哲学(中国技术哲学研究年鉴2009).

[7] Li Ping. How to Understand the Debate on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in Risk-based Decision Making. ECAP10, VIII European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and Philosophy.

[8] 李平. 风险决策背景下的预警原则争议及启示.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1(2).

区域和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1] 李平,王蒲生,杨君游. 基于温特制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研究.中国科技论坛,2007(11).

[2] 李平,王蒲生,杨君游. 传统产业共性技术平台构建模式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9).

[3] 李平,王蒲生.深圳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策略研究.深圳大学学报,2008(5).

[4] 王蒲生,杨君游,李平,张宇. 产业哲学视野中全球生产方式的演化及其特征——从福特制、丰田制到温特制.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3).

[5] 王蒲生,张宇,李平. 深圳市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3)?.

[6] 李平,王平聚. 创业型大学与创新的三螺旋模型 (译稿), 科学学研究,2009(6)(新华文摘转载).

[7] 李平. 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 深圳商报, 2009.5.11.

[8] 王蒲生,杨君游,李平. 全球视野下的深圳产业转型[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